Olympus TG-6如何設定iNaturalist最佳化拍攝:GPS座標和拍攝模式
剛好有人問,然後機器不在身邊,這邊就用網路上找到的說明書來說明…
iNaturalist需要什麼?
對iNat的紀錄需要時間和地點(座標),現在的數位相機一定都有時間,地點的部分則可以由幾個方式來補足:
- 內建GPS:比較慢比較耗電但可獨立作業,這篇文章要談這個。這功能慢慢被拿掉了,大概就TG系列還有;Nikon超長變焦的只有P900有,後繼的P1000和P950都取消了。
- 透過藍芽外接手機GPS:比較快比較不耗電但不可脫離手機,新的相機大概都是用這個,等我寫Sony RX10的時候再來講這個。
- 手機紀錄軌跡再回電腦比對時間補上座標:舊的相機(比如我的Nikon D810)沒有上述兩種功能,座標比對我是用有點慢但免費的GeoSetter來處理;軌跡紀錄則是用Android上的Locus Map。GeoSetter請參考人家寫好的教學。
- 我就爛我就不管詳細的座標:找個差不多的位置誤差一兩公里開下去就對了!
iNaturalist手動設定地理座標的誤差
這邊取我20186a年去馬祖看燕鷗的照片為例,因為是用老單眼拍的,所以照片沒有內建座標。基本上就上傳後再手動補座標,誤差開大就對了,需要精細座標的自然不會用到這筆紀錄。
Olympus TG系列的特色與設定
回到TG相機,這個系列的相機最強的當然就是耐操,雖然他的畫質因為感光元件先天上比較小所以吃虧,但在iNaturalist的應用上就是微距攝影以及內建GPS,為兩大優點,這邊主要解說一下要怎麼設定:。
LOG硬體開關請關閉
請先注意機器左上的LOG切換器,O社相機可以紀錄軌跡,但非常耗電,強烈建議要關掉,這個功能基本上沒用。
打開GPS紀錄軌跡
GPS功能在我找到的中文說明書寫成「場感測器」,請如下圖到功能表單裡面找到GPS功能然後把他打開。我自己的設定應該是:
- 紀錄GPS位置:開
- GPS優先數訓:GPS
利用可有可無的OI Track加快GPS搜尋速度
Olympus 有兩個可以使用的官方軟體可以用,兩個都可以裝啦,但這邊要弄的就是OI Track。
- OI Track:透過手機下載AGPS資料,偷偷告訴相機這附近有哪些衛星可以抓。如果真的要玩LOG功能的話也是透過這個。
- OI Share:可以把照片透過WiFi傳到手機去,OI Track傳AGPS資料給相機的時候有時候需要OI Share來幫忙。
雖然官方資料說TG相機有兩個GPS系統(QZSS和GLONASS),但我實際上使用到一個新的地方大概需要3到5分鐘不等的時間讓他慢慢抓,和我十年前買的GARMIN戶外機一樣慢;相對手機抓座標由於有行動網路的幫助就非常的快,要是真的等不了的話就直接翻拍一張手機定位出來的座標當紀錄吧。
抓到座標:衛星圖示不再閃動
抓到GPS的時候取景畫面會有一個GPS的衛星圖示在左下(下圖編號40),他抓到座標之後就不會再閃了。至於OI Track沒有非常好用,提供AGPS資料給相機這種事我也常常忘記,所以有需要的同學請自己試誤。
在看照片的介面也可以發現一樣的圖示,或者可以看到座標的數字(簡化顯示)。
如何確認座標有抓到
基本上座標會寫在照片檔案的METADATA裡面,不會有獨立的檔案跑出來。以大家都有的Windows檔案總管來說,就是按右鍵看內容往下拉,然後就可以看到兩串神秘的座標啦。
超雞肋的GPS座標顯示功能
當你等他抓GPS等到懷疑人生的時候就會想要知道他到底找到了沒,是的,TG相機是可以直接顯示座標的,但只能在「關機」的狀態下…
個人為了iNat的最佳化設定
TG相機後方有一個模式轉盤,基本上我大概只用P和C1,拍遠的物體就開P,然後要拍植物的特寫就轉到C1。
如何自定義C1或C2
自定義的說明如下圖:
另外我會特別設定成:
- P模式
基本上就是先轉到P,然後把下面兩個閃燈和對焦的設定弄好再存成C1模式即可。
- 閃光燈:LED開啟
- 對焦模式:超微距AF
TG系列的特殊微距模式
這些神奇的特殊模式沒有辦法被設定進C1或C2喔,不過我也很少用就是了。
iNat上傳時補座標小技巧
很常發生的狀況是當我們到一個地方開始拍攝之後,會發現前面幾張的座標是空白的,但後面幾張的座標有出來,如果你和我一樣對座標很龜毛的話,我們可以把座標正確的照片拉到前面沒有座標的觀察上,系統就會抓那張照片的座標,然後再上傳前再刪除即可。
祝各位上傳(灌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