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望遠鏡的空集合:好+輕+便宜=φ

寫在前面:1)這不是一篇推坑文,望遠鏡的光學好壞一切都是不科學的主觀意見,內文的價錢也一切憑印象。2)雖然我已經推坑到可以幫忙賣特定廠牌的望遠鏡,但這篇絕對不是業佩雯。

朋友用我的Nikon EDG單筒望遠鏡陪鵑老闆找諾氏鷸

這幾年不知道為什麼,大概一個月都會有幾個朋友來問我雙筒望遠鏡/單筒望遠鏡/單眼相機/拍鳥鏡頭/錄音機…等等該買什麼好,這兩年更是直接來問我哪裡有不錯的二手貨。我長得像二手論壇嗎?

前些日子有個朋友意外在某個二手望遠鏡論壇上找到一台不到五萬的Swarovski 10x42 EL (SV)雙筒望遠鏡,便宜到我都想買下來轉賣了。這台剛出來的時候大概是台幣八萬以上的售價,二手賣五萬有找根本是破壞市場。但這種夢幻價格基本上是可遇不可求的,在賞鳥社群當中不太可能在檯面上出現這種不合常理的價格;再者對一手二手市場價格不敏感的人,看到這種破盤價還不見得能第一時間下手。

朋友意外找到品相超棒的濕滑雙筒望遠鏡,連我都想買了QuQ

你多久升級一次iPhone?

望遠鏡這種東西其實並不是生活必需品,真的職業鳥類工作者不是有公司/學校的器材可以用,要不然就錙銖必較尋找C/P值最高的器材,又或者一次攻頂一次用10年以上,畢竟買買賣賣才是最貴的。

以iPhone來說,其實蘋果原廠大概一年更新一次手機,不過產品出來半年之前就會有新機的消息,規格確定、售價確定和正式出售也都有消息,所以才會有iPhone一直在更新的感覺。但我身邊用iPhone的人大多都是2到3年才會換一次手機,可見就算是生活必需品的東西也不是每出必換的。

更新週期更緩慢的望遠鏡

以Swarovski賞鳥單筒望遠鏡來說,目前大概已經出到第三個世代,其發表年份大略如下:

  • 第一世代 AT/ST 65/80mm約1990年推出,機身為方形,目鏡很小可以拆。
  • 第二世代 ATS/STS 65/80mm約2002年推出,2009年小改版,機身圓形,目鏡變大一樣可以拆。
  • 第三世代ATX/STX 65/85/95mm約2012年起推出,2020年推出115mm,為目前最高規格,目鏡變成佔望遠鏡的1/3以上的模組,變焦做在物鏡模組上。

Swarovski單筒望遠鏡的的更新週期約在10年以上,目前最新的ATX/STX才剛剛推出怪物般的115mm目鏡模組,個人估計在2025年前不太可能再更新到下一個世代。賞鳥望遠鏡市場是相對其他光學(打獵望遠鏡甚至天文望遠鏡)小上許多的,其他廠商更新的週期大概也不會差異太大,粗估都是10年才會有一個大改款。

買單筒望遠鏡和買汽車一樣…貴且非必要

賞鳥未必要拿好器材,但當你沒拿好的器材的時候,器材不好就可以當成是找不到鳥的藉口。我自己心目中台灣最會找鳥認鳥的鳥人是台南S神和彰化的早餐店老闆,但他們的望遠鏡只能說是中階左右,也不會去追新發表的器材,如果不是用到壞根本不會想要換。但他們總是可以挖出一般人找不到的珍稀鳥禽,顯見看不看得到鳥和用什麼器材沒有絕對的關係,眼力、知識、移動能力甚至人脈才是關鍵。

我是1990年代一開始賞鳥就拿Leica雙筒望遠鏡的幸運兒,那個年代的頂級雙筒望遠鏡和一台125cc的機車一樣大概都是台幣3到4萬;但30年過去了,頂級雙筒望遠鏡和125機車也都雙雙突破台幣10萬關卡。頂級雙筒的價格一翻三倍,當然品質不可能和售價一樣成正比增加,但現在的入門甚至中階望遠鏡都比以前好上許多也是不爭的事實。

單筒望遠鏡就更貴了,早在2010年歐洲三大廠的單筒就已經慢慢超越台幣10萬的關卡,但單筒望遠鏡這種東西和其實和汽車差不多:你不用自己擁有,但有需要的時候有得借或者朋友有就可以;要不是真的經濟自由,汽車這種東西一般人也是得撐10–15年才會換一台,預算不足的時候還是得認份找二手,單筒望遠鏡也差不多。

更不用說許多鳥友看到鷸鴴科等水鳥就直接投降,連想找一台單筒望遠鏡來練功的慾望都沒有,要是水鳥遠到雙筒望遠鏡或者相機認不出拍不到的距離就直接放棄,這種時候有沒有單筒望遠鏡其實也不是那麼重要了。再者現在數位攝影科技發達,如果純粹要紀錄的話,我手上的46MP畫素全片幅單眼相機加上500mm的鏡頭所拍下來的水鳥紀錄照,已經和手機翻拍50倍單筒望遠鏡沒有太大差別。差別只在於相機在觀察上還是沒那麼方便,很有可能你回家才發現你拍到了現場沒注意到的鳥罷了。

2020.04 手機轉接單筒望遠鏡錄影才發現的琵嘴鷸(紅點處),這個畫面之前鳥都在睡覺…。這個錄影的目標本來是正中間的白色水鳥:白化的紅胸濱鷸。

時間帶來通膨的同時也降低了入門門檻

晚賞鳥的人只能買貴的器材嗎?其實許多入門的器材品質是越來越好的。大學時代在成大賞鳥社的年代約莫是2000年初,那時入門望遠鏡只能推台幣2000–2500的Nikon SportStar 8x25雙筒,預算再高一些就是台幣4000–5000塊的Nikon Aculon 10x42雙筒,歐洲三大廠紅藍鷹沒有準備個2萬連小口徑的都不用想。但現在不管是歐廠、日廠甚至台廠或陸廠,台幣3000–5000的入門望遠鏡品質都比20年前的望遠鏡品質好上許多許多,我自己手邊也是有入門級的雙筒望遠鏡隨時丟在車上,除了給小朋友亂摔不心疼外,拿來借給朋友推坑賞鳥也是個好的選擇。

單筒望遠鏡的光學品質也在提升。目前我自己使用的單筒望遠鏡是不推薦購買的(有機會再解釋)中高階 Nikon EDG 85mm,會更換的原因是帶外國賞鳥團時發現我的老Leica APO 77mm看不到八掌溪對面的唐白鷺,但英國領隊的新Zeiss可以,所以就找到了敗家的藉口。雖然他拿的新Zeiss比我的Nikon EDG 85mm還是要貴上一階,但新Nikon EDG單筒望遠鏡的光學品質雖然比不上頂級的Swarovski但已經讓我相當滿意,已經足夠應付九成五以上的狀況。

2015年後新進來賞鳥的鳥人手上有相機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只帶相機不帶望遠鏡的鳥人就越來越多,賞鳥拍鳥也逐漸成為大眾化的休閒娛樂活動了。當時各大廠以及副廠鏡頭公司競相出廠平價望遠鏡頭,如副廠品質尚可的150–600mm變焦鏡頭價錢只要傳統500mm/F4 600mm/F4的10%的售價,Nikon 200–500mm鏡頭400mm端光學品質還會比輕巧的300mm/F4 PF鏡頭+1.4倍鏡好,相比2005年鳥類數位攝影(令人懷念的D70+300mm/F4D鏡頭)剛剛普及化的時候,現在已經是2-3萬台幣左右就可以買到一組可以拍到野鳥的黃金時代了。

如何找到你的夢幻望遠鏡?

就如同本文標題所說:好+輕+便宜=φ(空集合)。

無論科技多進步,光學產品的設計還是無法擺脫物理的限制,同時也必須遵守資本主義那隻看不見的手所定下的規則:口徑大的望遠鏡比較明亮,但也會比較重;倍率更高的望遠鏡進光量也會降低,如果要維持品質就是要增加口徑,也必然會增加體積與重量;帳面規格相同的器材越貴的光學成相就必定更好;如果想要用便宜一些的價格來得到好一些的光學品質,就必須接受更大的體積以及更重的重量…等等。

聽起來很絕望嗎?其實也還好。很多時候你也許真的不需要用到那麼好的器材。我2015年換了Swarovski 10x42 EL — 當時被公認為頂級規格的雙筒望遠鏡,但2020年因故把10x42 EL賣掉,拿回老Leica 8x42 BN來用,雖然2020年因為武漢肺炎疫情沒有團可以帶,但說實話望遠鏡降級後九成九的狀況下還是很夠用的,只有在秋天去東引看過境林鳥(該死的柳鶯)的時候稍嫌吃力了些,但在布袋數水鳥甚至在金門的曠野中找灌叢中的小鳥,老萊卡其實還是很夠用的。

2020年底新出的Swarovski 42mm NL雙筒望遠鏡有超廣角的設計(10倍有傳統8倍的視野),雖然Zeiss SF雙筒望遠鏡在幾年前就做到超廣角了,但Swarovski這次連12倍都可以將口徑從50mm縮減到42mm,還是比Zeiss進步上一些。Swarovski NL雙筒望遠鏡不談視野的話,光學上還是有比前一代的EL好,但差異真的不大,大概就是95分比99分的差別而已,大部分狀況下其實看不出來,對於手上有EL的朋友說實話我個人是不建議升級。

單筒望遠鏡呢?單筒的狀況就又更複雜一些,在順光、沒有熱氣流干擾且不是太遠的狀況下,很普通的單筒望遠鏡就很夠用了;但反過來要是遇到逆光、熱氣流干擾且又很遠的狀況下,就算你手上拿的是頂級Swarovski ATX 115mm望遠鏡,你還是看不太到東西。不是說中口徑(60–65mm)和大口徑(80mm+)沒有差別,但還是要看每個人對於看水鳥的要求有多高。據說Swarovski ATX 95/115mm 加上1.7加倍鏡真的可以看很遠很遠的水鳥,但我的Nikon EDG還好好的我不想換也沒錢換…

另外在預算不夠的時候先買台小單筒來用,確定自己真的喜歡看水鳥,等到之後直上大口徑(80mm+)單筒才不會浪費錢。我自己有一台一萬出頭的Nikon 50mm ED小單筒望遠鏡配上30倍的目鏡,在某些懶得架大Nikon單筒的時候也是很好用,在預算不夠的狀況下先買個小台的來用也是個很好的選擇。

最後如果真的要找合理價位的二手望遠鏡,放棄台灣的二手市場吧,eBay會是你的好朋友。賞鳥圈同溫層的人每個人都是又摳又挑剔的,直接和老外買可能會比較舒服一些。

--

--

Taiwan Bird Guide Unofficial Blog

Kuan-Chieh Hung, who is an English-speaking Bird Guide in Taiwan 水雞逃避工作的部落格XD